按語:實際上,我對世界大學排名從無興趣,認為那只是大學領導或考生及家長在意的事情。我對每年公布諾貝爾科學獎的新聞報道向來也不大關注,因為自己在自然科學領域畢竟是外行,況且,諾貝爾科學獎與一國經濟發展沒有直接關聯。例如,日本在上個世紀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很少,而在日本經濟“長期停滯”時期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數目卻出現猛增現象。雖然中國直到2015年才首次有諾貝爾科學獎得主,但此前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后三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2025年諾貝爾科學獎與世界大學排名幾乎同時公布的新聞突然引起我的注意,一時有感而發,寫下此文(FT中文網刊發)。我寫這此文既不是想評價諾貝爾獎,更不是想狹隘地主張以諾貝爾科學獎為標準重新世界大學排名,只是覺得這些年時興的世界大學排名未必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各大學的學術水平。我更想強調的是,與商業炒作式的大學排名相比,用學術標準衡量一個大學是否優秀更有意義。與此同時,大學對自然科學和對人文社科應有不同的評價機制。
2025年10月6日、7日、8日,世界矚目的2025年度諾貝爾科學獎(包括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被陸續公布,獲獎者包括三名美國人、兩名日本人以及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各一名。今年比較引人注目的是,時隔四年后,日本兩名科學家分別獲得生理學?醫學獎和化學獎。
就在2025年度諾貝爾科學獎剛剛公布后的10月9日,一家英國教育數據分析機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發布了世界大學排名榜,排名前十的有七所美國大學和三所英國大學,中國大陸的幾所著名大學排名緊隨其后,如清華大學排名12,北京大學排名13,不僅遠排在日本東京大學(排名26)和京都大學(排名61)前面,甚至還排在諾貝爾科學獎(以下簡稱“諾獎”)得主72人的哥倫比亞大學(排名20)、諾獎得主62人的芝加哥大學(排名15)、諾獎得主50人的康奈爾大學(排名18)之前。(注1)幾個月前,英國另一家國際教育市場咨詢公司QS也公布了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大陸的幾所著名大學排名也很靠前,如北京大學排名14,清華大學排名17,不僅遠排在東京大學(排名36)和京都大學(排名57)前面,也高于諾獎得主88人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清華并列排名17)、諾獎得主44人的普林斯頓大學(排名25)、諾獎得主34人的耶魯大學(排名21),哥倫比亞大學僅排名38。(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