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1992年“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句名言的一代人,正在逐漸成為年輕人眼中的老登。而“黑天鵝效應”這個名詞,則是在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著作《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之后,成為了人們對于不可預知的突發事件的代名詞。在卡爾維諾的短篇小說《黑羊》的中文版面世的時候,那個“從前有個國家,人人都是賊”的寓言又開始流行。以上,是我在看完一部描述餐飲行業經營者驚心動魄事件的美劇《黑兔》后所產生的個人對于黑色動物的記憶檢索。黑色的動物總是帶著一種緊張與不詳氣息出現在記憶中,無論是黑狗、黑豹還是黑龍。
某個深夜與許久未見的老鄧相約在啤酒館,之前與他歡聚的情景可以在我過去的文章中重溫。又是兩年過去了,在他的那家餐廳關閉之后,他周游世界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上海。約了很多朋友,聊了很多他在旅行中的感慨。我問他為什么把餐廳關掉了?他說因為不掙錢。新開的餐廳為什么不掙錢?他說我的那批老客人都離開上海了,新來的客人完全不懂我的良苦用心。聽到這里,我大概明白后來餐廳發生了什么。
他最早的一間餐廳開在五原路上,那是一個生活在上海的中外文人雅士聚會的地方。精致的湖南菜,好喝不貴的葡萄酒,文藝界徹夜暢談的餐敘,都是他那家餐廳的標簽。他形容他的那些常來的客人,不是那種非富即貴的名流,而是那些具有良好品味的中產階級。他說這些人是上海這座城市的精彩所在,因為他們有自己成功的事業,以及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他們對于有關吃喝玩樂的生活方式有著他們獨特的品味,他們的影響力左右著潮流的走向。
您已閱讀17%(638字),剩余83%(317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